近日,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,明確要求依法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,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,釋放出國家層面“反內卷”政策新信號。近期,“內卷”與“反內卷”相關討論熱火朝天。近一年來,我國對“內卷式”競爭的重視度明顯提升,從“防止”到“綜合整治”,從“強化行業自律”到“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”,整體規范化方向逐漸明晰,相關措施落地有望提速。
“內卷”有何危害
內卷式競爭主要是指“違背經濟運行規律,低質量、同質化的過度無序競爭”的現象。這幾年,我國內卷式競爭表現特別突出,“996”“7×24”等新名詞在社會廣泛流行;2024年,光伏產業集體虧損,多晶硅價格持續下跌,16家光伏頭部企業在2024年底聯合簽署自律公約,抵制低價惡性競爭;2025年以來,汽車產業打起價格戰,龍頭企業帶頭拼價格,行業整體影響嚴重,部分新能源車企虧損嚴重……
日前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5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超1500萬輛,均同比實現兩位數增長。
面對上述情況,近一年來,“反內卷”相關政策高頻出臺。去年7月,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“要強化行業自律,防止‘內卷式’惡性競爭”;去年12月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今年重點任務時提出“綜合整治‘內卷式’競爭,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”;今年,《政府工作報告》明確指出“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,打通市場準入退出、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,綜合整治‘內卷式’競爭”;7月1日,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則進一步強調“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,要聚焦重點難點,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,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,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”。與此同時,中央也發布多項綱領性文件,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、完善價格機制以及完善相關審查監管制度等。
“內卷”到底帶來了什么?為什么要“反內卷”?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張繼強認為,從微觀層面來看,一方面,部分企業為保市場份額陷入“逐底競爭”,不斷壓縮成本,通過降成本、降質量,甚至破壞商業倫理等手段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,“劣幣驅逐良幣”;另一方面,“價格戰”等壓縮產業鏈利潤,甚至造成現金損耗,反過來可能反噬企業創新能力。從宏觀層面來看,企業利潤下滑進一步傳導至財政和居民收入,造成消費能力不足,從而形成負循環反饋,國內大循環不暢;重復建設、低效投入會影響長期的生產效率與潛在增長,導致宏觀和微觀存在溫差,名義GDP持續低于實際GDP增速;企業不僅僅內卷也在外卷,容易引發貿易爭端。
本輪“反內卷”有何不同
本輪行業“反內卷”與10年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本質區別。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認為,上一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解決傳統工業領域的產能過剩、環境污染、安全壓力等問題,通過行政化手段加碼去產能、去產量、降杠桿、處理僵尸企業、推進企業兼并重組等。
“本輪的供需不平衡則更為復雜。”張繼強表示,從需求端來看,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,房地產、基建等有所弱化,居民收入預期、資產價格、不確定感等復雜因素導致消費增速有所放緩,外需面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不確定性。從供給端來看,我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日益增強,但經濟轉型、技術迭代容易引發供給不平衡問題,而重視制造業、強調安全客觀上也需要一定的冗余,疫情期間采取了“保企業”的政策思路,地方“卷補貼”“卷支持”,金融強力支持實體經濟和制造業,都助長了供給端的擴張。從技術端來看,企業也在“卷技術”“卷路線”。最終形成了傳統行業“需求不足型”問題和新興行業“供給擴張型”問題并存的局面,有限市場需求之下企業開始“卷價格”。
從產能利用率的分布上看,上一輪更多集中在鋼鐵、水泥、煤炭等上游行業,而這一輪更具廣譜性。不僅僅是傳統行業,汽車、機械等優勢行業,光伏、風電與電池等新興行業均存在不平衡的問題,也是本輪“反內卷”的重點行業。
“總量層面,破解‘內卷’困境重點或在緩解供需矛盾,推動落后產能有序出清,同時重構需求端的擴張功能。”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。
如何破解“內卷”困境
“本輪行業‘內卷’的根源在于各方的訴求并不相同,激勵相容機制需要理順。”張繼強表示。
中央層面,行政指令短期可以助力糾偏,但長期看還是要構建有利于經濟循環暢通的制度體系。“三去一降一補”(去產能、去庫存、去杠桿、降成本、補短板)是上一輪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工具,政策效果直接且有效。本輪面臨的情況有所不同,但部分措施仍有可借鑒之處。
地方層面,改變關鍵績效考核、統一大市場、財稅體制改革是核心。不過,當前我國地方財政整體偏緊,部分地區對產業投資存在路徑依賴,還需平衡地方的財政壓力,比如后續可以設立“去產能專項補償基金”,通過轉移支付對在此過程中稅收下降、失業增加的地區進行補償;對跨區域整合的產能,通過稅收分成、產能指標置換等方式平衡兩地利益。
金融層面,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僅僅是“投”,還有事前審核與事后監管,尊重商業規律。一方面,可以嘗試建立分層支持機制,對技術領先企業提供貸款貼息、擔保、流動性與上市等支持,而對低端落后產能收緊信貸等各類政策支持,推動技術升級或退出;另一方面,需要完善監管并設立動態監測與預警,銀行依據實時數據調整信貸投放,避免只管投,而不管“盈”。
行業方面,可以通過行業自律,推動行業產能去化。近期“反內卷”信息中,行業自律明顯更為主動。當前“反內卷”行業自律具有較強的信號意義,不過難點在于企業的配合度,以及執行環節的效果等。通過行業內更為深度的利益綁定,強化自律組織的約束能力,是更為根本的解決方式。
企業層面,需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,收購兼并等是重要手段,塑造正向的激勵機制。產能去化過程中,龍頭企業憑借其市場地位、資源整合能力和行業影響力,需要主動承擔主導角色。一是通過主動減產控產向行業傳遞產能錯配共識,避免中小企業因信息不對稱盲目擴產,要承擔更高比例的減產配額,且要主動配合行業自律工作的推進;二是企業自身業務層面,通過業務轉型、技術進步、差異化等方式降低競爭程度,同時扎根細分市場,不盲目擴張,也可推動產品的品牌化和出海;三是通過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方式,推動企業兼并與收購,龍頭企業并購中小產能、然后關停落后產能,優化行業結構,并購重組也是上一輪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。